礼部员外张惟中七月十二日暮归赋诗入韵知者自尚书牛公以下凡若干人夫汉谣魏体互有不同巧于状物者过丽切于言志者怕直惟中退食之顷率尔成章且不以私而忘公情与景俱至已予因续众作之后凡器不足以谐空桑也

秋至星火流,病觉中岁剧。
成均忝分教,才非一狐腋。
日入欣暂休,野老或争席。
清谈杂虚无,以永风月夕。
百年会有尽,富贵非所适。
鸣虫亦知候,倦鸟思假息。
脱冠已童然,如何拘百役。
酒醉不复言,道固存目击。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张惟中在七月十二日傍晚下班回家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对官场生活的疲惫和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

开头四句写季节变化和身体状态:秋天到了("秋至星火流"指火星西沉,是秋季天象),人到中年突然觉得身体大不如前。"成均"是古代学校,这里指作者在礼部当教育官员,自谦才能不足("一狐腋"比喻珍贵但稀少的东西)。

中间八句写下班后的轻松时刻:日落时分终于能暂时休息("退食"指下班),可以和乡野老人随意聊天("争席"形容不拘礼节)。大家谈天说地,伴着清风明月消磨夜晚。想到人生短暂,富贵并非真正追求。

接着用虫鸟作比:鸣虫知道季节变化,倦鸟也想休息。自己头发都掉光了("童然"指秃顶),为何还要被公务束缚?

最后两句很洒脱:喝醉了就不多说了,真正的道理其实就在眼前所见的事物中("目击"即亲眼所见)。整首诗语言朴实,把中年公务员的日常疲惫写得生动有趣,最后用醉酒作结,显得率真可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