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
登高复临深,所欲尽奇态。侧身苍翠中,试足鱼龙背。
两峰势欲合,万象全幽昧。仅透一线光,顿失天地大。
日月无多照,欻忽异明晦。纵横罗怪石,踯躅有余碍。
淙淙半空溜,直下曳潜濑。湿云凝不流,鸟声云内外。
静觉雷雨蓄,幽疑鬼神会。因想开劈初,五丁力稍懈。
一罅不及补,千古诧奇怪。坐啸窈冥中,无言但称快。
异境岂恒遇,兹游矢以再。长揖告山灵,呵护请相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惊险而壮丽的登山经历,充满了对自然奇观的震撼与敬畏。诗人用生动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一个险峻而神秘的世界。
开篇写登山的过程:诗人不断攀高又深入峡谷,只为看尽奇景。他侧身穿过苍翠山林,脚下是深潭中隐约的鱼龙(形容水深处的神秘感)。两座山峰几乎要合拢,周围一切都笼罩在幽暗中,只有一线阳光透入,瞬间让人感觉天地都变得渺小——这里用夸张手法突出峡谷的险窄。
接着写光线变化:阳光只能短暂照入,峡谷里忽明忽暗。怪石嶙峋挡路,行走艰难。半空有瀑布直泻深潭,湿漉漉的云雾凝滞不动,鸟鸣声从云里云外传来——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听到水声鸟鸣,感受到潮湿的空气。
最精彩的是诗人引发的联想:静立时仿佛能听到雷雨在云中酝酿,幽暗中似有鬼神聚会。他想象这座山是上古大力士(五丁)开天辟地时偷懒留下的裂缝,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比喻,把自然奇观说得像天工开物的杰作。
结尾诗人坐在幽深峡谷中,激动得说不出话,只能畅快地长啸。他向山神行礼,请求山灵保佑他下次再来——这种孩子气的举动,透露出他对自然奇景的痴迷与虔诚。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情绪的碰撞:一方面是面对险境的紧张("试足鱼龙背"、"踯躅有余碍"),另一方面是发现奇景的狂喜("无言但称快")。诗人用"一线光"这个核心意象,既写实景,又暗示人在浩瀚自然中渺小却执着探索的精神。读完仿佛跟着他完成了一场穿越地心裂缝的冒险,既心惊胆战,又大呼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