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竹轩为胡员外赋
高轩亭亭荫修竹,万个琅玕翠如束。
红尘一点不飞来,日暖晴烟散虚谷。
谷中风动四山鸣,耳边飒飒生秋声。
绿阴满地收不起,秀色倚窗寒更清。
石床碧几净如洗,拂拭孤桐泛商羽。
蛟龙舞落苍梧云,鹧鸪啼破潇湘雨。
自从作官登曲台,林间一一生锦苔。
苔深落叶无人扫,白石清泉为谁好。
几回飞梦到家山,骑得青鸾月下还。
觉来满眼失苍翠,空遗杂佩声珊珊。
红尘一点不飞来,日暖晴烟散虚谷。
谷中风动四山鸣,耳边飒飒生秋声。
绿阴满地收不起,秀色倚窗寒更清。
石床碧几净如洗,拂拭孤桐泛商羽。
蛟龙舞落苍梧云,鹧鸪啼破潇湘雨。
自从作官登曲台,林间一一生锦苔。
苔深落叶无人扫,白石清泉为谁好。
几回飞梦到家山,骑得青鸾月下还。
觉来满眼失苍翠,空遗杂佩声珊珊。
现代解析
这首《万竹轩为胡员外赋》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之美的竹林世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现实官场生活的矛盾。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竹林美景(前八句):用"万个琅玕"形容竹子像翠玉般密集挺拔,阳光穿过竹林形成朦胧的雾气。风吹竹林的声音像秋天般清凉,满地的竹影和透窗而入的绿意营造出清幽意境。这里用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高雅生活(中间六句):描写主人在竹林中的闲适生活 - 在洁净的石床上弹琴,琴声如蛟龙飞舞、鹧鸪啼鸣般动人。但转折出现在"自从作官登曲台",暗示官场生活让这片竹林逐渐荒芜,苔藓爬满石径,美景无人欣赏。
3. 思乡之情(最后四句):主人虽然身在官场,却常常梦见骑着青鸾回到故乡竹林。醒来后发现眼前没有熟悉的翠竹,只留下玉佩碰撞的余音,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深切怀念。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翠如束""绿阴满地"等鲜活的比喻让竹林跃然纸上 - 通过"琴声变蛟龙"等想象展现艺术感染力 - 用"苔深落叶"的对比凸显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 结尾"杂佩声珊珊"的余韵令人回味
全诗通过赞美友人的竹林居所,实则表达了古代文人共同的精神追求:在仕途与隐逸间挣扎,渴望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