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中见和复答之

世味尝已遍,亸著匿云山。
为问何能尔,鸟倦自知还。
湘西一千顷,分我杨柳湾。
时为理鱼蓑,人眠舟自闲。
公真功名人,高韵不可攀。
譬如秋无云,璧月挂一弯。
我诗聊寄耳,猥语凭见删。
峻句乃见辱,崄如履潼关。
细看秀争发,红英微雨斑。
坐令十年心,清凉去煎烦。
竹林在何许,延颈伫望间。
遥知醉逃暑,玉纤侍丫鬟。
得句有奇趣,笑涡印朱颜。
引纸欲续和,自叹才涩悭。
应当恕不迨,乡闾念疏顽。
把卷味长哦,松风嗽齿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厌倦世俗、向往自然生活的文人形象,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

开头四句写诗人尝遍人间百味后,选择隐居云山,像疲倦的鸟儿归巢一样回归自然。"湘西一千顷"到"人眠舟自闲"八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隐居生活:在杨柳湾畔整理渔具,任由小舟随波荡漾,过着悠闲自在的渔夫生活。这里用"舟自闲"巧妙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接下来诗人用对比手法,将功名人士比作高悬的明月,而自己则满足于写些闲适小诗。"峻句"四句以险关比喻写诗的难度,又用细雨红花的美景衬托创作乐趣,展现文人雅趣。

最后部分写诗人在竹林纳凉、与侍女谈诗论文的闲适生活。"笑涡印朱颜"这样生动的细节描写,让画面充满生活气息。结尾处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才思有限,但这份自谦反而更显真性情。

全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人生理想。诗人用日常景物入诗,将渔舟、细雨、竹林等寻常事物写得清新脱俗,展现了宋代文人诗"平淡中见奇趣"的艺术特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