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斋指南诗

元量清标酷似僧,诗情书意两相承。
於今自有高人处,不尚空窗尚巽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雅脱俗、才华横溢的高人形象,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元量清标酷似僧,诗情书意两相承"用僧人作比,说这位高人气质清雅,既有诗人的才情,又有书法家的意境,两种艺术修养在他身上完美融合。"酷似僧"这个比喻很生动,让人联想到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形象。

后两句"於今自有高人处,不尚空窗尚巽升"是诗眼所在。意思是现在的高人不再追求虚无缥缈的境界(空窗),而是崇尚"巽升"——这个词原指随风上升,这里引申为顺应时势、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很有现实意义,打破了人们对高人一定要隐居避世的刻板印象。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塑造了一个既保持高雅情操,又能与时俱进的高人形象。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风雅不是故作清高,而是在世俗中保持精神独立,在进取中不失本真。这种生活智慧,对现代人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很有启发。

李燔

李燔(1163—1232年),南宋大教育家,他把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高中进士后的 42年里,有35年都孜孜拳拳于教育第一线,业绩非凡,李燔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学者云集如潮,把这所当时的成人大学办成全国“书院之首”,他影响着当时众多的书院,有如五四时期的北大“蔡元培”,他被老师朱熹认定为衣钵传人之一,死后被当时的中央政府授予“文定”的谥号(相当于“卓越的教育家、思想家”评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