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而雄伟的城门(朝宗门),通过潮汐、河流等自然景象,暗喻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凝聚力。
1. 前两句写城门景象:古老的城门高大雄伟,每天随着潮涨潮落见证着晨昏交替。这里用"潮汐"暗示时间的流逝,也暗指这座城门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
2. 三四句转入文化内涵:提到大禹治水的功绩(奠川禹绩),以及学习要追本溯源(学海雄词)。说明这座城门不仅是建筑,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治水智慧和求学精神。
3. 五六句用河流比喻:众多支流最终都向北汇入大海(暗指百川归海),即使千回百转也不改其志。这里用河流的执着比喻中华文化的向心力。
4. 最后两句点题:当有人问起"朝宗"(百川归海)的含义时,诗人用这首诗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说明真正的文化精神无需多言,自然能让人心领神会。
全诗通过城门、潮汐、河流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百川归海的特质。诗人用具体景物表达抽象的文化精神,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文化认同感。
石祖文
石祖文,理宗绍定四年(一二三一)为江阴军签判。后知宁国军。事见明万历《新昌县志》卷一○、清康熙《常州府志》卷一三。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