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
平生有所爱,妇人与小儿。
委屈殊堪念,况此婉娈姿。
圣王哀妇人,周公非所知。
又复嘉孺子,此意重可思。
仁者相人偶,彼我无差违。
哲人重理知,人事无弗窥。
迢迢千百年,文化生光辉。
妇女与儿童,学问各分支。
染指女人论,下笔语枝离。
隐曲不尽意,时地非其宜。
著手儿童学,喜读无厌时。
志在教与养,游戏实始基。
围坐说故事,歌谣声喔咿。
瓦狗及木马,哄笑共游嬉。
撮土为盘筵,主客各陈词。
儿童有权利,道理可发挥。
黾勉写文字,心尽力不随。
半生事笔墨,辛苦为法施。
百事无一成,吾力固为微。
却顾小儿辈,怅惘不自持。
人情爱溺孙,牛马任所为。
非不知烦恼,乐此不为疲。
善哉诸老翁,相对吾愧之。
媪煦虽有心,胜业终多亏。
何时得还愿,补写童话诗。
持赠小朋友,聊当一勺饴。
委屈殊堪念,况此婉娈姿。
圣王哀妇人,周公非所知。
又复嘉孺子,此意重可思。
仁者相人偶,彼我无差违。
哲人重理知,人事无弗窥。
迢迢千百年,文化生光辉。
妇女与儿童,学问各分支。
染指女人论,下笔语枝离。
隐曲不尽意,时地非其宜。
著手儿童学,喜读无厌时。
志在教与养,游戏实始基。
围坐说故事,歌谣声喔咿。
瓦狗及木马,哄笑共游嬉。
撮土为盘筵,主客各陈词。
儿童有权利,道理可发挥。
黾勉写文字,心尽力不随。
半生事笔墨,辛苦为法施。
百事无一成,吾力固为微。
却顾小儿辈,怅惘不自持。
人情爱溺孙,牛马任所为。
非不知烦恼,乐此不为疲。
善哉诸老翁,相对吾愧之。
媪煦虽有心,胜业终多亏。
何时得还愿,补写童话诗。
持赠小朋友,聊当一勺饴。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妇女和儿童的深切关爱,以及对自己未能充分为他们付出的遗憾。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对妇女儿童的天然情感
开篇直白地说"平生最爱妇女和孩子",认为他们柔弱委屈的模样特别让人怜惜。作者提到古代圣贤(如周公)其实并不真正理解妇女儿童的处境,而真正仁爱的人应该平等对待所有人。
2. 学术研究的局限
作者说自己研究过妇女问题和儿童教育,但写妇女话题时总觉得词不达意,而研究儿童教育时却充满乐趣。他特别重视游戏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描写了讲故事、玩玩具等生动场景,并强调"儿童有权利"的进步理念。
3. 自我反思与遗憾
尽管半辈子都在写文章,作者仍觉得自己做得不够。看到其他老人含饴弄孙的快乐,对比自己虽然有心却未能真正为儿童做成什么事业,感到十分怅惘。
4. 未完成的心愿
最后表达想补写童话诗送给孩子们的心愿,把这当作给小朋友的一颗糖那样简单的快乐。
诗歌亮点:
- 用"瓦狗木马""撮土为盘"等生活化比喻,生动展现儿童世界
- "儿童有权利"的提法在当时(民国时期)非常超前
- 坦诚自我解剖的态度,没有卖弄学问,反而显得真挚动人
- 把未完成的童话诗比作"一勺饴糖",体现纯粹的爱意
这首诗最打动人之处在于:一个学者放下身段,用最朴素的语言诉说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并在晚年反思自己"百事无一成"的遗憾。这种知识分子对妇女儿童的尊重、对自身局限的清醒认知,以及"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的赤子之心,跨越时代依然令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