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回归田园后的闲适生活,以及他内心的感悟。
第一句"一自归来茹紫芝"用吃紫芝(一种仙草)比喻自己过上了隐居生活。后面说每次和村里的老人聊天都很投机,说明他融入了乡村生活。
中间部分写他的日常生活:在树林里盖房子,周围云雾缭绕;去别墅赏花时总带着酒具。这些画面充满诗意,展现了他悠然自得的状态。
"学稼只缘糊口累"道出了务农的辛苦,但"抛书才是息心时"又表明放下书本才能真正放松心灵。这两句形成对比,反映了知识分子归隐后的真实感受。
最后两句很有画面感:他一边漫步一边思考古今之事,晚风吹动他的白发。这个结尾既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又透露出他虽隐居却仍在思考人生大问题的状态。
整首诗用简单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在这种生活中获得的内心平静。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能让读者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哲思。
李濂
(1489—1566后)明河南祥符人,字川甫,一作川父,号嵩渚。正德九年进士。任沔阳知州、同知宁波府,升山西佥事。少负俊才,尝驰马夷门外,酾酒悲歌,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里居四十余年而卒。博学多闻,以古文名于时。曾作《理情赋》,李梦阳见而往访。濂初甚得意,久之,乃知梦阳持论偏颇。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医史》、《观政集》、《嵩渚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