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父云自到京止得一书颇怀忧想因寄

万事峥嵘不自由,年来书信最绸缪。
雁飞玉寒无多地,人望神都正倚楼。
祗恐边风多浩荡,故令音驿每迟留。
何如款段相随出,乡曲长为马少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同时透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写现实困境:生活里各种烦心事压得人喘不过气,这些年最期待的就是收到书信。用"峥嵘"形容生活压力像山一样沉重,"绸缪"则生动表现了盼信的急切心情。

中间四句用具体画面表达思念:大雁飞过寒天,暗示距离不远却难相见;人站在高楼遥望京城,既想打探消息又怕听到坏消息,所以连邮驿都似乎故意拖延。这里"边风浩荡"暗指边疆动荡的消息,"音驿迟留"把邮差走得慢写得像故意为之,其实是思念太深产生的错觉。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与其这样煎熬,不如骑着慢马回乡,像古人马少游那样过平淡日子。这里用"款段"形容慢马,与快马形成对比,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乡曲"指乡下小地方,与繁华京城对照,突显作者想要回归质朴生活的心态。

全诗妙在把思念写得具体可感:从盼信、看雁、登楼,到怪邮差走得慢,最后想干脆回家,像极了现代人等不到重要消息时的焦躁心理。最后两句尤其打动人心,道出了每个在外漂泊者都曾有过的"不如归去"的念头。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