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四章 其二

迷霿旬月海东旸,挟筴占晴起惑皇。
鞭令喧衙官谳盗,券书积案楮充粮。
芜亭野食烹无狗,歧路亡人哭等羊。
太息谁家贵公子,狐裘锦勒过通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岁末乱世中的社会百态,通过四个场景揭露了贫富悬殊的黑暗现实。

前四句写官府乱象:东海边阴霾笼罩数月,官员装模作样占卜天气糊弄皇帝。衙门里鞭打犯人的声音此起彼伏,积压的案卷多到能当粮票用——讽刺官府既暴力执法又效率低下。

中间两句写百姓苦难:荒亭里穷人连看门狗都煮来充饥,岔路口逃亡的百姓像迷途羔羊般哭泣。用"无狗可烹"的极端描写,突出饥荒的惨烈。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奢华场景:不知谁家的富家子弟,穿着狐裘、骑着装饰华丽的马匹招摇过市。"太息"二字点出诗人的愤慨,与前面饥民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阴霾的天空、惨叫的衙门、煮狗的饥民、哭泣的流民,最后定格在贵族子弟鲜衣怒马的特写上。不用一句议论,仅用画面对比就撕开了盛世表象,露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残酷真相。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