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廿八日黄司训汝彝雨中留宿联句二首 其一
雨为留人作意长(程),尊前吟思正飞扬。
先生百中真常事(黄),博士高歌岂大狂。
银烛有花如献捷(程),玉堂无地不生香。
一时未定千年论(黄),起听山城漏未央(程)。
先生百中真常事(黄),博士高歌岂大狂。
银烛有花如献捷(程),玉堂无地不生香。
一时未定千年论(黄),起听山城漏未央(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雨夜话的文人雅集,充满知音相逢的酣畅感。全诗以"雨留客"为引子,通过四个人的联句接力,展现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姿态:
1. 开篇程姓诗人用拟人手法写秋雨,仿佛雨水也懂得挽留客人,配合着酒宴上飞扬的诗兴,营造出温暖惬意的氛围。
2. 黄姓司训(教育官员)随即接句,用"百发百中"形容自己精准的教学能力,又调侃博士(程)的狂放高歌,展现出教育者特有的严谨自信与幽默感。
3. 程姓诗人再次接龙时,将烛花比作报捷的喜讯,把书房比作香飘四溢的仙境,用两个精巧比喻把普通的雨夜聚会升华成精神盛宴。
4. 结尾黄程二人配合完成哲思:黄提出历史评价需要时间检验,程则用"倾听夜漏"这个动作收束全诗,既暗示长谈至深夜,又留下余韵悠长。
全诗亮点在于: - 通过"雨留客-酒助兴-人展才-夜深思"四个层次递进 - 两种性格碰撞(严谨教育者vs狂放文人)产生戏剧效果 - 结尾从热闹转向深沉,体现文人聚会的真正价值不在狂欢而在思想交流
这种联句诗就像古代文人的"诗歌接龙游戏",既考验急智又传递情谊,在轻松氛围中展现着中国文人特有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情趣。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