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洞庭
尝闻楚粤交,积水之所汇。
我来当五月,雨过百川会。
奫沦讵有底,磅礴信无外。
日月互吞吐,风云时霮䨴。
夷夏斯界限,江汉相襟带。
吴樯与蜀柂,飘忽风雨快。
平生独往意,颇觉空眼界。
孰云吞八九,胸中不芥蒂。
行当登日观,一览瀛海大。
我来当五月,雨过百川会。
奫沦讵有底,磅礴信无外。
日月互吞吐,风云时霮䨴。
夷夏斯界限,江汉相襟带。
吴樯与蜀柂,飘忽风雨快。
平生独往意,颇觉空眼界。
孰云吞八九,胸中不芥蒂。
行当登日观,一览瀛海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月经过洞庭湖时的壮阔景象和内心感受。
开篇先交代洞庭湖的地理位置——位于湖南(楚)和广东(粤)交界处,是众多河流汇聚的地方。五月雨季过后,百川汇入,湖水浩渺无边。诗人用"日月吞吐"、"风云变幻"这样生动的比喻,形容湖面倒映天象的恢弘气象。
接着诗人观察到湖区的交通要道地位:既是中原与南方的分界,又是长江汉水的交汇处。看到吴地(江浙)的船帆和蜀地(四川)的船桨在风雨中快速穿行,暗示这里商贸繁忙。
后八句转向内心感受: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诗人感到平日眼界太窄。虽然洞庭湖已经号称"吞八九"(形容极大),但诗人觉得胸中还能容纳更多。最后表达要登上泰山日观峰,去见识更广阔的海洋,展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开阔胸怀。
全诗通过描写洞庭湖的壮美,表达了人要不断开拓视野、超越自我的哲理。写景气势磅礴,抒情豪迈向上,展现了典型的盛唐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