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唐元徵宫允游善权洞四首 其四

山霁气初澄,攀萝下复登。千峰攒积铁,百仞矗层冰。

溅雪看庐阜,随花得武陵。平生耽胜事,选胜却输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雨后登山探幽的所见所感,充满对自然奇景的赞叹。

前两句写雨后放晴,空气清新,作者抓着藤萝时上时下地攀登。用"攀萝下复登"这个动作细节,生动展现了山路的崎岖难行。

中间四句用夸张手法描写山势险峻:群山像堆积的铁块般密集,冰柱像城墙般高耸百丈。看到瀑布飞溅如雪,让人联想到庐山胜景;沿着花径行走,仿佛误入桃花源。这里用"攒积铁""矗层冰"的金属感比喻,突出山石的冷峻坚硬;又用"庐阜""武陵"两个著名景点作比,说明眼前景色同样令人震撼。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虽然一生热爱寻访美景,但在选择最佳观景地点这件事上,还是比不上常居此地的僧人。这里用"输僧"的幽默说法,既赞美了山景之美,也暗含对僧人清修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视觉(千峰、冰柱)、听觉(溅雪)、嗅觉(花香)的多重感受,带领读者身临其境。最后用自嘲的口吻收尾,使壮丽的山水描写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显得真实可亲。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