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十首 其七

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
世事浮云外,闲居大道边。
古来同一马,今我亦忘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叫《宋中十首 其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简单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表达了他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首先,“逍遥漆园吏”中的“逍遥”意味着自由自在,“漆园吏”则是指一个管理漆园的小官。李白用“逍遥漆园吏”来形容自己,好像他是一个不受世俗束缚、自在闲适的小官。

“冥没不知年”中的“冥没”可以理解为时间流逝得很快,就像是在梦中一样,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也就是说诗人过着一种无忧无虑、忘却岁月的生活。

“世事浮云外,闲居大道边”表达了诗人认为世事如浮云般变幻无常,他选择远离纷扰,安于“大道边”的闲适生活。这里的“大道边”可能是指乡村、山野等地,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

“古来同一马,今我亦忘筌”中的“筌”是指捕鱼的网,比喻为追求功名利禄的工具。诗人通过这句话说,古往今来,人们都像追马一样追逐功名利禄,而现在他自己也放下了这些追求,忘记了那些曾经用来追求的工具。

总之,这首诗展现了李白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追求超脱世俗的心态。这种境界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看到了一个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