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景彝三月十六日范景仁家同饮还省宿

种桃依竹似仙家,邀对春风共泛霞。
席上未观双舞凤,城头已觉聚啼鸦。
匆匆跨马人归省,羃羃生烟树敛花。
稚子候门知我醉,东方明月照扉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朋友间聚会的场景,以及返回时的自然景色,情感上充满了愉悦和留恋。

首句“种桃依竹似仙家”,诗人描述了一个环境清幽、仿佛仙境般的地方,有桃树和竹林,给人以宁静和超脱尘世之感。

第二句“邀对春风共泛霞”,则描写了春天里在春风中与朋友相聚,共饮美酒,如同置身于霞光中,显得暖意融融,充满了诗意。

接下来两句“席上未观双舞凤,城头已觉聚啼鸦”,讲述了宴席上的欢乐时光并未完全尽兴,就连城头的乌鸦也聚集起来,仿佛在等候某样东西,暗示了聚会的欢乐与人来人往。

“匆匆跨马人归省”描述的是宴席结束后,大家匆匆跨上马,各自返回住所的情景。这里的“省”指家,意味着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中。

“羃羃生烟树敛花”描绘了一幅朦胧中树木笼罩在烟雾之中,花朵也仿佛被收起的画面,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宁静之美。

最后两句“稚子候门知我醉,东方明月照扉斜”则是说,家里的孩子在门口迎接,通过他的眼神和举止,诗人意识到自己已经醉了。此时,东方已经泛起了明月,透过门扉斜照进来,增添了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朋友相聚的温馨和自然景色的美丽,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和对家的思念。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