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园嘉谷既穫命大学士九卿观之兼成近体八韵
较晴量雨一年中,家法廑农圣圣同。倬彼公田经舜步,钦兹本务对豳风。
三春于是青箱播,九夏曾看玉穟芃。实好实坚欣始遇,维穈维芑类皆充。
茎茎尺穗真希见,颗颗圆玑允化工。快目稍酬祈国志,因心敢懈凛渊衷。
勤耕时溉兼逢岁,山左江南可遍丰。鹭序传观休进颂,先忧后乐事何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写的,主题是庆祝丰收并告诫官员要心系民生。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帝王对农业的重视和对百姓的关怀,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丰收的喜悦与敬畏 前八句描写庄稼从播种到丰收的全过程:春天播下种子("青箱播"),夏天看到稻穗饱满("玉穟芃"),秋天收获坚实饱满的粮食("实好实坚")。特别提到罕见的尺长稻穗("茎茎尺穗"),把饱满的谷粒比作天然雕琢的珍珠("圆玑允化工"),字里行间透着对自然馈赠的赞叹。
2. 帝王的责任担当 "快目稍酬祈国志"这句透露了皇帝看到丰收时如释重负的心情,说明他把粮食丰收当作治国的重要目标。后文"因心敢懈凛渊衷"更是直接表态:虽然高兴,但不敢松懈,始终保持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
3. 居安思危的治国理念 最后四句是诗眼:虽然今年风调雨顺("勤耕时溉兼逢岁"),山东江南都丰收了,但皇帝特意提醒排班站立的官员们("鹭序"指百官整齐的队列):不要忙着歌功颂德,要记住"先忧后乐"的道理——在安乐时更要考虑潜在的危机,这才是治国者永恒的课题。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青箱""玉穟"等清新比喻让农业活动充满诗意 - 通过"尺穗""圆玑"等具体细节让丰收景象跃然纸上 - 最后转折升华,从喜庆场景引出深刻的政治智慧 - 展现了古代明君"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治国思想
乾隆通过这首丰收诗,既表达了与民同乐的心情,更传递了"丰收不忘忧患"的执政理念,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