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第三句缺一字) 其二

只报精兵过大河,东西南北杀人多。
可怜白日浑如此,来似蝗虫争奈何。
天意岂应容版乱,人心都改太凋讹。
不胜惆怅还惆怅,一曲东风月胯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悲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乱世的无奈愤懑。

开头两句直接描写战场景象:精锐部队渡过黄河后,在各地肆意杀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说明战火蔓延之广,"杀人多"三个字用最直白的语言道出人命如草芥的现实。

第三四句用比喻手法更生动地展现灾难:战乱如同遮天蔽日的蝗灾,百姓面对这样的灾难完全无能为力。"可怜"二字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怜悯。

五六句转向议论:这样的动乱本不该被上天容许,而更可怕的是,连人心都变得冷漠扭曲了。"凋讹"指人心败坏,道德沦丧,这是比战争更深的伤痛。

最后两句抒发诗人的矛盾心情:明明知道惆怅无用,却还是忍不住感到痛苦。在凄凉的月光下,东风吹来的歌声更添哀伤。"胯歌"可能指民间小调,用寻常的欢乐反衬出战乱的残酷。

全诗语言平实却力透纸背,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一句都饱含血泪。诗人通过亲眼所见的战乱图景,既控诉了战争的罪恶,也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