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梨花春暮,垂杨秋晚,归袖无人重挽。浮云流水十年间,算只有、青山在眼。

风台月榭,朱唇檀板,多病全疏酒盏。刘郎争得似当时,比前度、心情又减。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语言直白却充满感染力。

上片用梨花、杨柳点明季节变换,暗示时间无情。"归袖无人重挽"这句特别打动人——当年离别时或许有人拉着袖子挽留,如今再回来却无人过问,孤独感扑面而来。"浮云流水"的比喻生动说明十年光阴就像云和水一样抓不住,最后发现只有青山依旧,反衬出人事全非的苍凉。

下片转到对过往生活的回忆。"风台月榭"是曾经歌舞享乐的地方,"朱唇檀板"指歌女和音乐,但现在因为多病连酒都不敢多喝。最妙的是结尾两句:用"刘郎"(可能指作者自己)自问自答——就算现在回到当年场景,心情也远不如从前了。这种"即使重来也不复当年"的怅惘,比单纯怀念更让人揪心。

全词就像在翻看老照片:画面里熟悉的景物还在,但照片中的人和心情都回不来了。作者没有用华丽辞藻,只是把人人都有的人生体验写得特别真切,让读者自然联想到自己生命中那些"物是人非"的时刻。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