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归院柳边迷诗

玉殿朝初退,金门马不嘶。
院深归有处,柳暗迹都迷。
紫陌春无际,青丝舞正齐。
风烟忘近远,楼阁问高低。
残雪莺声外,斜阳凤掖西。
少陵花底路,物物献诗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宫廷退朝后的闲适画面,充满诗情画意。

开头写退朝场景:清晨的宫殿刚结束早朝,宫门外马匹安静无声。这里用"玉殿""金门"点出宫廷的华贵,但通过"马不嘶"的细节营造出宁静氛围。

中间部分展开春日庭院景象:深深的宫院里有明确的归处(可能是官员住所),柳树成荫让人看不清小路。宫外的道路上春意无边,柳条像青丝般整齐舞动。风景美得让人忘记距离,只顾欣赏高低错落的楼阁。这里用"紫陌"(京城道路)、"青丝"(柳条)等意象,把静态的景物写得生动活泼。

最后转入黄昏景致:残雪未消处传来黄莺啼叫,夕阳西斜照在宫墙西侧。结尾提到杜甫(少陵)当年走过的花间小路,说这里一草一木都值得入诗。这里用"凤掖"(皇宫侧门)保持宫廷气息,又通过"少陵"巧妙致敬杜甫,暗示自己也要像杜甫一样捕捉生活中的诗意。

全诗就像用文字画的宫廷春游图:从早晨到黄昏,从宏观的宫殿楼阁到细微的柳条莺啼,通过空间转换和时间流动,把平常的退朝场景写得清新脱俗。最妙的是结尾——告诉读者:只要有心,身边最普通的景物都能成为好诗。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