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盆种菖蒲甚茂忽开八九华或言此华寿祥也远因生日作颂亦为赋此

石盆攒石养菖蒲,沮洳沙泉韭(明蜀本作薤)叶铺。
世说华开难值遇,天将寿考报勤劬。
心中本有长生药,根底暗添无限须。
更尔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在石盆里种菖蒲,突然开出罕见的花朵,有人说是长寿吉兆,于是为朋友生日写下这首充满生活哲理的颂诗。

前四句像讲故事:用石头围成盆养菖蒲,铺着湿润的沙土("沮洳"指潮湿)。平时难得开花的菖蒲突然绽放,诗人觉得这是老天对辛勤照料的回报,预示长寿吉祥。这里把平凡小事写得很有仪式感。

后四句转入深层思考:菖蒲本身有药用价值("长生药"),根系发达("暗添须"),枝干弯曲却更坚韧("屈蟠增瘦硬")。诗人突然联想到人生——这些植物特性就像人生智慧:内在修养是真正的"长生药",经历磨难("屈蟠")反而让人更坚强,等老了还能支撑自己。

全诗妙在从日常种花发现生命哲理。表面写菖蒲,实则说人生:勤劳会有回报,内在修养比外表重要,磨难使人成长。最后"老病相扶"的联想特别温暖——现在照顾花草,就像为未来的自己储备力量。诗人用朴实比喻,把植物生长和人生衰老联系起来,让人看到平凡生活中的深刻智慧。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