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矛盾,语言朴实但情感深沉。
前两句"去去追濠濮,悠悠平渭莘"用典故开篇,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追寻古代隐士生活的愿望。"濠濮"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典故,"渭莘"则是姜子牙隐居的地方。诗人用这两个地名,暗示自己向往自由闲适的隐居生活。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隐居生活的清苦:住处荒凉到只有麻雀作伴("荒凉罗雀处"),睡梦中还经常梦见耕田的场景("寤寐叱牛频")。吃的是简陋的烤猫头鹰("鸮炙")和酸菜("萍齑"),但这些粗茶淡饭反而让诗人觉得别有滋味。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道出内心矛盾:虽然自己选择了像蝼蚁穴般卑微的隐居生活("自谋蝼蚁穴"),但看到百姓疾苦,又不禁思考:这样的独善其身,怎么能拯救受苦的百姓呢?("何以拯斯人")
全诗通过对比隐居生活的清苦与济世情怀的矛盾,展现了一个有良知的隐士的内心挣扎。诗人既向往自由,又放不下对百姓的牵挂,这种矛盾心理让诗歌显得格外真实动人。
苏籀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