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襄谪仙流也制行高旷词才清异油然与世偕而卒落落顾独与余有断金之雅片词只字一命笔无不传览者予因喜焉赋杂诗四章赠之

日之夕矣,岁之暮矣。
凛凛寒霜,松柏茂矣。(一章)
日之晚矣,岁之终矣。
冽冽寒风,椒兰臭矣。(二章)
霜之凛兮,不可以处兮。
维我良朋,如松柏之坞兮。(三章)
风之冽兮,不可以居兮。
维我良朋,如椒兰之嗔兮。(四章)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四季变化和自然景物作比喻,表达了对挚友李伯襄的深厚情谊和由衷赞美。全诗分为四章,每章都采用相似的句式结构,读起来朗朗上口。

前两章通过"日暮岁寒"的景象起兴:第一章用寒冬里依然茂盛的松柏,暗喻朋友品格坚贞;第二章用冷风中依然芬芳的花椒兰花,比喻朋友才德馨香。这两个比喻都很巧妙——松柏经冬不凋是坚韧的象征,椒兰香气持久则代表美好的德行。

后两章直接抒情:第三章说当世道如寒霜般严酷时,唯有这位朋友像松柏环绕的山坞般可靠;第四章说当社会如寒风般凛冽时,唯有这位朋友像芬芳的椒兰般令人心安。这里用"不可以处/居"的强烈否定,反衬出朋友的可贵。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抽象的情谊具象化:用松柏抗寒比喻朋友在逆境中的陪伴,用椒兰芬芳比喻朋友的精神慰藉。这种将情感寄托于自然物的写法,既形象又含蓄,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对朋友"比金坚"的情谊。四章反复咏叹同一主题,就像音乐中的变奏曲,层层递进地强化了这种真挚的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