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书怀四首

武昌十万家,落日紫烟低。
亭亭头陀塔,高处白鸟棲。
白鸟忽飞去,春山空四围。
南楼有佳人,再召且再辞。
闭门课文事,撄物深一机。
斯人不可致,白鸟会来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武昌城的宁静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期待。

开头四句勾勒出一幅落日下的武昌城:十万户人家笼罩在紫色暮霭中,高耸的头陀塔上栖息着白鸟。画面宏大而静谧,白鸟的出现为城市增添了一丝灵动。

中间四句突然转折:白鸟飞走后,春山显得格外空旷。南楼的美人多次推辞邀请,闭门专注于文章。这里"佳人"可能象征理想或知音,"闭门"暗示着某种疏离感。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那个"佳人"难以接近,但诗人相信白鸟终会归来。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也暗含人生感悟——美好的事物虽然会暂时离去,但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归。

全诗用白鸟的来去串联起城市景观与个人心境,语言清新自然。诗人通过日常所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怅惘,以及对其终将回归的笃定,传递出一种淡然达观的生活态度。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