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热闹欢快的场景,充满了节日气氛和民间生活气息。
前两句"百串歌珠百串灯,绿杨枝外九龙升"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元宵节的盛况:无数彩灯像珍珠一样串在一起,在绿杨树间高高挂起;远处还有九条龙灯在空中飞舞。这里的"百串"和"九龙"都是夸张手法,突出节日的热闹非凡。
后两句"商量踏遍城东路,先把浮屠七级登"写人们相约游玩的情景。大家商量着要逛遍城东的每条路,还要先登上七层高的佛塔。这里的"浮屠"就是佛塔,登高望远是古人过节的常见活动,既能看到更美的灯景,也寄托了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语言通俗直白,却通过"歌珠"、"九龙"等形象比喻,把元宵灯会的璀璨绚丽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描写人们商量游玩的热闹场景,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欢乐的节日氛围。这种以景写情的手法,让诗歌既生动又含蓄,展现了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