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题辞 其五

众人蚩蚩,物欲交蔽。
乃颓其纲,安此暴弃。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在批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人们整天忙忙碌碌,被物质欲望蒙蔽了双眼,结果把重要的道德准则都丢掉了,还心安理得地放纵自己、不思进取。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众人蚩蚩"描绘了一幅人们像蚂蚁一样盲目奔忙的画面,暗示大家都在随大流,缺乏独立思考。
2. "物欲交蔽"直指现代社会的通病——被金钱、享乐等外在欲望迷住了心窍。
3. "乃颓其纲"说的是连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比如诚信、责任)都被破坏了。
4. "安此暴弃"最扎心,意思是人们不但不觉得有问题,反而理直气壮地放任自己堕落。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虽然写的是古代,但完全适用于今天。作者用短短16个字,就精准戳中了人性弱点:我们常常为了追逐物质而迷失自我,还把这种迷失当作理所当然。这种跨越时空的洞察力,让这首诗在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