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避暑的场景,通过对比和反问,传递出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用强烈的反差吸引读者:烈日像火炉一样烤着天空,但诗人靠在栏杆边,却感觉冷得像冰雪贴在皮肤上。这种夸张的对比,立刻让人感受到冷泉亭的清凉魔力。
后两句更巧妙:明明世间有无数江河溪流(百川万壑非无水),但诗人反问——这些水真的能洗去人们内心的燥热烦恼吗?这里的"热恼"既指身体的炎热,更暗喻生活中的焦虑困扰。诗人似乎在说,真正的清凉不在于外在的水源,而在于找到心灵栖息地(比如这座冷泉亭)。
全诗短短四句,就像给现代人开了一剂解暑良方:在快节奏生活中,我们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冷泉亭",让心灵获得片刻的清凉与安宁。这种跨越八百年的生活智慧,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徐涓
徐涓,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赐学究出身,因犯庙讳嫌名,授下州文学(《宋会要辑稿》选举八之六)。三十二年,知仙居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历知衢州(明嘉靖《衢州府志》卷一)。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知桂阳军(《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七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