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山

玉华山形郁崷崒,白昼莽苍常生烟。
近村百家湿翠黛,阴崖千尺淙寒泉。
山根宛转抱河曲,河流倒影浸碧巅。
文皇性热不奈暑,当时宫此安徒然。
得非遍选天下胜,莫如兹地无烦喧。
暂游已骇非俗骨,久驻直恐成真仙。
何当借得神画笔,霜绡十幅图孱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叫玉华山的壮丽景色,同时融入了历史联想和个人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是纯粹的风景描写:
诗人用"郁崷崒"形容山势高耸险峻,白天也笼罩在雾气中。山脚下的村庄被青翠山色浸染,悬崖上悬挂着千尺寒泉。山脚蜿蜒环抱着河流,河水倒映着碧绿的山峰。这些描写就像用文字作画,通过"湿翠黛"、"淙寒泉"等生动比喻,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水墨山水画。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转入历史联想:
提到唐太宗(文皇)因为怕热,曾在这里修建行宫。诗人调侃说:难道皇帝找遍天下,发现只有这里最清净凉快?这里暗含对帝王奢侈的轻微讽刺,也突出了玉华山避暑胜地的特点。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抒发个人感受:
诗人说自己短暂游览就已觉得飘飘欲仙,要是常住恐怕真要成仙了。最后突发奇想,希望能借来神笔,把这美景画在十幅白绢上。这种夸张的想象既表现了对山景的极度喜爱,也留下了艺术创作的余韵。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实景与虚想结合:前段写实景时用"倒影浸碧巅"这样虚实相生的句子;后段抒发感想时又用"成真仙"的夸张表达。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读来既有画面感又引人遐想。

张道宗

张道宗,曾以国子博士知坊州,与宋球同时。事见《金石萃编》卷一三六。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