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的孤独者,在春夜思念远方友人的心境。
开篇"我本山中客"直接点明身份——一个住在深山里的隐士,日常只有猿猴和野鹤相伴。这种生活看似超脱,却也暗示了无人交流的寂寞。
"苍茫春色晚"勾勒出一幅暮春时节的画面:山色朦胧,春光将尽。这样的景色让诗人感到更加孤独,离别的愁绪又涌上心头。
"心折远游子"是说想到远行的朋友就感到心痛,"寒惊独夜人"则描写深夜独处的寒意让人心惊。这两句把思念和孤独具象化,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的情绪。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我排解:在这孤寂的夜晚,除了反复吟诗作赋,还有什么能排解寂寞呢?即使写诗很辛苦,也顾不得了。这种"苦中作乐"的无奈,反而更凸显了思念之深。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刻意渲染孤独,而是通过日常的山居生活、自然景物,以及深夜独处的细节,让读者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那种挥之不去的思念之情。诗人用简单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孤独体验。
吴保初
(1869—1913)安徽庐江人,字彦复,号君遂。吴长庆子。荫生。官刑部主事,与刚毅争一案,愤而自脱公服出署。弃官后居上海,曾电请西太后归政光绪帝。后以唐才常事牵连,避往日本年余而归。工诗文,与陈衍等相酬和。有《未焚草》、《北山楼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