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灵峰寺松风阁的幽静美景,同时抒发了诗人渴望超脱尘世的情怀。
前两句通过"松风"的意象,营造出空灵的氛围——寺庙楼阁倚靠着松林,微风吹过高耸的松树,让阁楼显得更加清幽空旷。这里用风声和松影的互动,写出了山寺特有的静谧感。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山间景致:石缝中涌出的清泉、云中传来的玉佩声(可能是风吹檐铃)、晨雾中飘落的花瓣、朝阳下晃动的树影(像游动的龙蛇)。这些描写调动了听觉、视觉、嗅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诗人看着眼前美景,突然产生幻想:要是能像传说中的列子(列禦寇)那样御风而行,摆脱世俗束缚该多好。这里的"冥鸿"(高飞的大雁)象征着对自由的向往,与前面具体的景物描写形成虚实相映的效果。
全诗最妙处在于:前面六句越是把山寺写得宁静美好,就越能反衬出诗人最后想要逃离现实的强烈愿望。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