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王阳明被贬谪贵阳途中所写,通过对比去时和归来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用相似的句式形成对比:当初离开时是烟雨朦胧的傍晚,如今归来时依然是暮雨潇潇。这种重复的意象暗示着时间流逝,但境遇已完全不同。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变化:江水上涨改变了岸边村落,虽然停泊的还是老地方,但店主已换人;官署长满荒草无人办公,寺庙里只有鸟在花间啼叫。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物是人非的苍凉——自然景物依旧,但人事全非。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感受:满眼都是衰败的春光,让人不禁想躲进深山与世隔绝。这里的"荆棘掩岩扉"既是实写荒芜景象,也暗喻作者想逃避现实困境的心理。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破败的暮春江景,每个意象都渗透着作者对命运无常的感叹。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平静叙述中蕴含的深沉无奈,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一个失意文人面对变故时的心境。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