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白发
儿时坐涧石,散发如浮烟。
风惊绿鬅鬙,意欲凌飞仙。
那知二毛⑴见,倏忽到老边。
蒙纱犹铲彩,猎鬓强呈鲜。
星星傥未已,遂恐华吾颠。
骑省叹遇合,郎潜感迍邅。
万古寄一辙,长歌悲昔贤。
流光不假借,志抱何由宣。
馀龄事可知,已矣宁非天。
穷通各有待(原缺,据四库本补),憔悴孰使然。
凄其槁梧畔,惕若明镜前。
灵膏讵能涅,薅拂事可怜。
惟应幽室处,一猛放万缘。
尝闻卫生要,心白发自玄。
风惊绿鬅鬙,意欲凌飞仙。
那知二毛⑴见,倏忽到老边。
蒙纱犹铲彩,猎鬓强呈鲜。
星星傥未已,遂恐华吾颠。
骑省叹遇合,郎潜感迍邅。
万古寄一辙,长歌悲昔贤。
流光不假借,志抱何由宣。
馀龄事可知,已矣宁非天。
穷通各有待(原缺,据四库本补),憔悴孰使然。
凄其槁梧畔,惕若明镜前。
灵膏讵能涅,薅拂事可怜。
惟应幽室处,一猛放万缘。
尝闻卫生要,心白发自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感白发》通过白发这个意象,表达了人生易老、时光无情的感慨,同时透露出对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1. 从童年到老年的对比
诗人回忆儿时坐在溪边石头上,头发散乱如烟,充满自由与活力,甚至幻想自己能像仙人一样飞翔。然而转眼间,白发(“二毛”)已悄然出现,衰老来得猝不及防。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无情。
2. 衰老的无奈与挣扎
诗中提到用纱巾遮盖白发,甚至修剪鬓角试图显得年轻,但星星点点的白发仍在蔓延,最终可能满头皆白。这种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人对衰老的抗拒与无奈。
3. 对命运的思考
诗人借用历史人物(如“骑省”“郎潜”)的遭遇,说明人生起伏、怀才不遇是自古以来的常态。他感叹时光不等人,自己的志向抱负难以实现,但最终接受现实,认为穷困或显达各有定数,憔悴衰老也是自然规律。
4. 自我安慰与超脱
尽管衰老令人悲伤,诗人仍试图寻找解脱之道:在寂静的房间里放下执念,保持内心平静。最后两句提到“心白发自玄”,意思是只要心境澄明,即使白发也能显得超然——这是对衰老的一种精神超越。
总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真实展现了人对衰老的复杂心理:从童年的无忧无虑,到面对白发的惊慌、抗拒,再到最终尝试以豁达心态接纳。它提醒我们,时光虽不可逆,但心境可以调整,内在的平和或许能抵消外表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