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何安节抚机

送别邗江路,梅花作暮愁。
关情何水部,回首古扬州。
雁影明寒水,冰凘涩去舟。
想应今夜宿,霜月满瓜洲(《诗家鼎脔》卷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送别的画面,情感细腻而含蓄。

开头两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在邗江(今扬州一带)的路边,傍晚的梅花似乎也染上了离愁。梅花常象征高洁,这里用"作暮愁"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暗示离别的不舍。

三四句提到"何水部"(可能指诗人朋友或历史人物),回望扬州古城,既有对友人的牵挂,也有对往昔的追忆。"关情"与"回首"两个动作,透露出诗人对人和地的深厚感情。

五六句转向景物描写:寒水中大雁飞过的影子清晰可见,河面结冰让行船变得迟缓。这两句通过"寒水""冰凘"的冷感,强化了离别的凄凉氛围,而"涩去舟"更暗示了路途的艰难,隐含对友人远行的担忧。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友人今夜大概会停宿在瓜洲(长江边的古镇),那里此时应洒满清冷的月光和寒霜。以景作结,画面空旷寂寥,既延伸了送别的空间感,又让离愁在想象中延续,余味悠长。

全诗没有直抒胸臆,但通过梅花、寒雁、冰河、霜月等意象的层层渲染,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冬日送别的萧瑟与深情。诗人将眼前景、心中情、未来想象巧妙交织,展现了古典诗歌"含蓄中见深情"的魅力。

丁木

丁木,字子植,号松山,黄岩(今属浙江)人。尝从叶适游。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知青阳县。擢礼部郎官、右司谏,转左司谏,以言事出通判澧州。致政家居。有《东屿稿》,已佚。清嘉庆《太平县志》卷一二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