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蒋姚二子归湖南
二子湖南来,跋涉数千里。
罗浮相对望,溟渤庆来止。
泉翁坐天关,闭户避嗔訾⑴。
堪嗟浊世人,背目且信耳(程朱在,当时皆然,因发此叹。)。
月旬何所有,澄默契玄理。
星堂承过访,欣慰淂二美。
如何忽旋驾,令我心未已。
遥遥初秋棹,渺渺桂阳俟。
白发翘倚门,庭训逾深旨。
归来有馀师,夫道一而已。
罗浮相对望,溟渤庆来止。
泉翁坐天关,闭户避嗔訾⑴。
堪嗟浊世人,背目且信耳(程朱在,当时皆然,因发此叹。)。
月旬何所有,澄默契玄理。
星堂承过访,欣慰淂二美。
如何忽旋驾,令我心未已。
遥遥初秋棹,渺渺桂阳俟。
白发翘倚门,庭训逾深旨。
归来有馀师,夫道一而已。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位湖南来的朋友(蒋、姚)拜访作者后又要离开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人生真理的思考。
开头说两位朋友千里迢迢从湖南来,就像跨越了罗浮山和茫茫大海一样不容易。这里用夸张的比喻,强调他们相见的不易。
中间部分最有意思。作者说当时社会风气不好("浊世人"),人们都盲目相信权威(程朱理学),只会道听途说而不亲眼验证。而这两位朋友不同,他们和作者一起探讨人生哲理("玄理"),相处愉快。这里作者其实在批评当时思想僵化的社会现象。
后面写离别的不舍。朋友突然说要回家,作者心里空落落的。想象他们乘着初秋的小船远去,家乡的父母正盼着他们归来。最后点明主旨:真正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夫道一而已"),朋友回去后也能继续领悟人生真谛。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深情,也有对社会的批判,更包含了对人生真理的思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知识分子在浑浊世道中寻找知音、追求真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