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林常常谈俚蛮,玉山之产升金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场景。

前一句"平林常常谈俚蛮"说的是:在普通的树林里(平林),人们经常(常常)谈论着粗俗的民间话题(俚蛮)。这里的"俚蛮"可以理解为接地气的、乡土的话题,可能是农夫们在树林里闲聊时的家常话。

后一句"玉山之产升金盘"突然转换了场景:来自玉山(象征高贵)的特产(可能是珍贵的水果或食材),被盛放在华贵的金盘里。这里的"升"字用得巧妙,既表示"放入",又暗示了物品价值的提升。

两句话放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边是树林里普通人的粗茶淡饭,一边是富贵人家的精致饮食。诗人通过这两个画面的并置,不动声色地展现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以及不同生活环境带来的生活方式对比。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诗人没有直接评价,只是用两个生活片段就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多样性。就像现代人刷手机时,可能一边看农村博主的日常,一边看富豪的奢侈生活,这种对比本身就很有冲击力。

杨长孺

吉州吉水人,字伯大,一字诗之,号东山。杨万里子。以荫入仕。宁宗嘉定四年守湖州,有治绩。擢经略广东,迁福建安抚使,以忤权贵去职。理宗绍定元年起判江西宪台,寻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卒年七十九。谥文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