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初晴的郊外景色,以及诗人迎接友人时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写实景:郊外积雪未化,泥泞难行,十里路上轿子与马匹混杂。这里用"篮舆"(竹轿)和"马蹄"的对比,暗示不同身份的人都在赶路。
中间四句是精彩的自然描写:
- 路上行人像织布梭子一样穿梭不停
- 天边云彩被阳光裁剪得整整齐齐
- 群山环绕田野,像玉环一样完美
- 冰封的河流向东蜿蜒,碎冰像散落的玉器
这些比喻都很新颖生动,把静态的雪景写得充满动感。特别是"剪相齐"这个动作化的描写,让云彩仿佛有了生命。
最后两句点出主题:诗人独自站在桥上眺望,想起曾与友人共游的马公堤。这里透露出淡淡的孤独感,也表达了对友情的期待。
全诗最妙处在于:
1. 用日常事物(织梭、剪刀、玉器)比喻自然景观,亲切又新颖
2. 动静结合,把雪后景色写得既静谧又充满生机
3. 结尾的抒情含蓄自然,不刻意煽情却余韵悠长
这种将寻常景物写出新意的能力,正是古代诗人的高明之处。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