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富贵闲人的日常生活,但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
上片(前四句):
开头两句像镜头特写:主人公因为前一天喝多了起得晚,醒来还有点不高兴,这时恰好有人送来牡丹花(玉牌分花是贵族家的规矩)。这里用"嗔"字很妙,既写宿醉的烦躁,又暗示收到鲜花后情绪即将转变。后两句立刻转到他在花下写新词,用"自调"显得很自在,"乌丝"指墨迹未干的词稿,整个画面充满文人雅趣。
下片(后四句):
写这首新词的奇妙旅程:先交给穿紫衣的侍女(说明家境显赫),传到别的院子,当晚就被谱成曲子演奏。最有趣的是结尾——作者本来已经酒醒了,结果听到自己的词被唱出来,又忍不住喝醉了。"赚得"二字特别鲜活,像是被音乐和回忆"骗"着再醉一场,最后自称"有情痴",既有自嘲又带着满足,活画出一个容易动情的文人形象。
全词妙处在于:
1. 用"嗔-喜-醉"的情绪变化串起生活片段,像看连环画
2. "玉牌""紫衣"等细节不动声色地展现贵族生活
3. 结尾的醉酒循环特别有生活幽默感,把文人多愁善感的特点写得可爱可亲
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先抱怨宿醉头疼,晒收到的鲜花,嘚瑟自己写了首新歌,最后发现歌被朋友翻唱,忍不住又开瓶酒听起来——这种带着矫情的真实感,古今相通。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