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川读书秋树根图 其一

读书秋树根,声出秋树杪。
秋树高无枝,森疏不知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天树下读书的宁静画面,语言简单却充满意境美。

第一句"读书秋树根"直接点明场景——秋日里,一个人坐在大树根部读书。树根这个位置暗示读书人随意自然的姿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第二句"声出秋树杪"是个巧妙转折。读书声居然从树梢传来,这看似不合理,实则通过声音的传递,把树下读书人与整棵大树联系起来,让读书声仿佛是大树发出的声音。

第三四句描写秋树的状态:树枝高高伸展显得干净利落,树叶稀疏却看不出衰老迹象。这里用树的挺拔疏朗暗喻读书人专注读书时那种精神饱满、心无旁骛的状态。

全诗最妙的是把人的读书活动与秋树的自然特征完美结合:读书声与树融为一体,人的精神境界通过树的形象展现出来。短短20个字,就营造出一个天人合一的读书意境,让人感受到在自然中读书的纯粹快乐。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