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狄梁公庙(在昌平县西)

远从唐室见贤豪,殿上香烟映赭袍。
入夜不忧虓虎噬,向晨休报牝鸡号。
庭空树瘿凭谁剖,沙满溪毛欲自薅。
读罢碑文出门去,史家馀论范公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拜谒唐朝名臣狄仁杰(狄梁公)庙时写下的,表达了对这位历史贤臣的敬仰,同时暗含对当时朝政的感慨。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赞美狄仁杰: 1. 开篇说"远从唐室见贤豪",点明狄仁杰是唐朝难得的贤臣,他的事迹至今仍被传颂。 2. "殿上香烟映赭袍"描绘庙中香火旺盛,暗示狄仁杰的精神永存。赭袍是官服,象征他的正直品格。 3. "入夜不忧虓虎噬"用猛虎比喻朝中奸臣,说狄仁杰在朝时能震慑小人,使百姓不必担忧被伤害。 4. "向晨休报牝鸡号"化用"牝鸡司晨"典故,暗指武则天专权时,狄仁杰能巧妙周旋,减轻不良影响。

后四句借景抒情: 5. "庭空树瘿凭谁剖"写庙前老树上的树瘤无人打理,暗喻当今朝廷缺乏狄仁杰这样能"剖"解难题的能臣。 6. "沙满溪毛欲自薅"用溪边杂草丛生,暗示朝政混乱需要整顿,但无人能像狄仁杰那样勇于作为。 7. 最后两句说读完庙中碑文后,想到史学家对范仲淹(范公)评价很高,实际是借古讽今——当朝缺少这样的贤臣。

全诗通过: - 古今对比(唐朝贤臣vs当朝乱象) - 景物象征(树瘤、杂草比喻朝政弊端) - 用典暗喻(牝鸡司晨指女主干政) 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最巧妙的是表面写狄仁杰,实则借古讽今,这种含蓄的批判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