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处士还太仓(处士太史鼎仪之父)

老人住海上,高隐不出门。
一朝念游子,乃驾北来辕。
南风吹尘净,忽忽止行轩。
游子迎再拜,喜极不可言。
是时子方贵,执经奉储垣。
朝回寡人事,退食多公餐。
老人乐兹养,心志静不烦。
秋气澹欲来,中宵梦丘樊。
呼儿整归棹,回波浩澶澶。
逸驾既莫扳,为寿奉酒尊。
颇闻老人语,去住非所论。
愿儿崇正学,不愧宣公孙。
到家应几时,及此芳桂繁。
望望渔樵侣,悠悠水云村。
岂独相劳苦,而不知本原。
古来慈孝心,坐使薄俗敦。
我歌送执事,典型谅斯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隐居海边的老人(陆处士)去京城看望做官的儿子,后来又决定回家的故事。全诗通过父子间的温情互动,传递了传统家庭价值观和做人道理。

第一部分(开头到"喜极不可言")
老人原本在海边隐居,因为想念儿子突然决定北上。儿子见到父亲时高兴得说不出话——这里用"南风吹尘净"暗示老人一路风尘仆仆赶来,而"喜极不可言"把儿子见到父亲时那种纯粹的喜悦写得特别生动。

第二部分("是时子方贵"到"心志静不烦")
儿子当时在朝廷当官("执经奉储垣"指担任教育太子的官职),生活优渥。老人享受天伦之乐,但内心始终保持着隐居者的平静。这里用对比手法:儿子忙着官场应酬,父亲却"心志静不烦",暗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第三部分("秋气澹欲来"到"回波浩澶澶")
秋天来了,老人梦见故乡("丘樊"指隐居处),决定回家。儿子准备船只送别,"回波浩澶澶"描写水面波纹,也暗含儿子不舍的心情。

第四部分("逸驾既莫扳"到结尾)
最动人的部分:儿子敬酒送别时,老人不说客套话,而是叮嘱儿子"要学好正统学问,别辱没家族名声"。最后诗人升华主题:这种父慈子孝的关系,能感化社会风气。用"芳桂繁"暗示团圆时节,用"渔樵侣""水云村"描绘老人向往的简朴生活。

核心魅力
1. 亲情温度:没有说教,通过"突然来看儿子""梦里想家""临别叮嘱"这些生活细节展现父子深情
2. 价值观碰撞:在朝为官的儿子vs隐居乡野的父亲,用"薄俗敦"点明诗眼——真挚的亲情能净化浮躁社会
3. 画面感强:南风、秋气、归舟、桂花的意象串联,像看一部温馨的家庭短片

全诗告诉我们:无论人在何方,家人的牵挂和做人的根本永远是最珍贵的。老人最后那句"愿儿崇正学",比任何礼物都值得儿子珍藏。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