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树堂诗为金坛于季銮作
高门何将将,兰锜临通衢。
北堂高且静,网户缀绮疏。
夹窗夏爽爽,复穾寒渠渠。
堂中何所有,规地施氍毹。
筵席肆莞簟,宾祭登牢蔬。
堂背何所树,萱花满阶除。
四垂复六出,叶跗相扶疏。
寿母居此堂,有子承欢娱。
寿觞一再举,慈颜与萱如。
萱花非桃李,不随春华徂。
萱树非松柏,侵雪长卷舒。
光风转兰蕙,庭萱与之俱。
綵衣戏堂下,翩反递相于。
子洁比白华,朱萼被绛趺。
映带萱草色,丹白纷蔽敷。
嘉名应宜男,孙枝美且都。
芳兰茁其牙,灵芝产坐隅。
我思潘安仁,奉母赋閒居。
珍木映池沼,繁荣翳屋庐。
乾没有明训,止足良厚诬。
终然负阿母,千载为叹吁。
岂若树萱者,色养自有馀。
蠲忧屏其贫,养性遂厥初。
小人亦有母,寸草心岂无。
为君歌此诗,绅带还自书。
北堂高且静,网户缀绮疏。
夹窗夏爽爽,复穾寒渠渠。
堂中何所有,规地施氍毹。
筵席肆莞簟,宾祭登牢蔬。
堂背何所树,萱花满阶除。
四垂复六出,叶跗相扶疏。
寿母居此堂,有子承欢娱。
寿觞一再举,慈颜与萱如。
萱花非桃李,不随春华徂。
萱树非松柏,侵雪长卷舒。
光风转兰蕙,庭萱与之俱。
綵衣戏堂下,翩反递相于。
子洁比白华,朱萼被绛趺。
映带萱草色,丹白纷蔽敷。
嘉名应宜男,孙枝美且都。
芳兰茁其牙,灵芝产坐隅。
我思潘安仁,奉母赋閒居。
珍木映池沼,繁荣翳屋庐。
乾没有明训,止足良厚诬。
终然负阿母,千载为叹吁。
岂若树萱者,色养自有馀。
蠲忧屏其贫,养性遂厥初。
小人亦有母,寸草心岂无。
为君歌此诗,绅带还自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富贵人家的母亲在堂前种植萱草(忘忧草)的幸福生活场景,歌颂了孝顺母亲的传统美德。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慈颜与萱如")描写了富贵人家的豪宅环境:高大的门楼、精美的窗户、凉爽的夏日和温暖的冬天。堂前种满了萱草,一位慈祥的母亲在这里安享晚年,儿子孝顺地陪伴左右,举杯祝寿时母亲的笑容和萱花一样灿烂。
第二部分("萱花非桃李"到"养性遂厥初")用对比手法赞美萱草:它不像桃李那样随春天凋谢,也不像松柏那样傲雪凌霜,却能四季常青。诗人联想到古代孝子潘安仁(潘岳)侍奉母亲的故事,指出真正的孝顺不在于追求富贵,而在于用心陪伴。种植萱草象征着消除忧愁、保持初心。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诗人联想到自己的母亲,用"寸草心"表达对母爱的感恩,表示要写下这首诗来提醒自己尽孝。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萱草这个象征母爱的意象贯穿全诗,温馨感人
2. 通过富贵家庭的生活细节展现孝道,画面感强
3. 用对比手法突出萱草的特点,生动形象
4. 结尾联系自身,情感真挚,容易引起共鸣
诗歌告诉我们:孝顺不在于物质多丰富,而在于用心陪伴,就像种植萱草一样,用爱消除母亲的忧愁,这才是真正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