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夜江边的宁静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诗人把船停靠在长满古柳的岸边,江面开阔,微风吹动衣裳。这里用简单的动作和景物,立刻让人感受到夏夜的清凉和江边的闲适。
接着写雷雨过后的畅快,整晚都凉爽宜人。雷雨洗去了夏日的闷热,带来持久的清凉,诗人用"快哉"表达内心的愉悦。
"清波洗眉目,白露入肺肠"这两句特别生动。清澈的江水仿佛能洗净眼睛,夜晚的露水气息沁人心脾。诗人用身体感受来描写环境的清新,让读者也能体会到那种透彻的凉爽。
明亮的孤月倒映在江面,像捧在手心的一捧月光。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温柔,把月光写得触手可及。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希望能像鱼儿鸟儿一样自由,永远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江湖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把夏夜江边的凉爽、宁静、美好生动地展现出来,同时流露出诗人渴望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心境。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闲适与自在。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