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三首 其一

梨杖晚经桑柘坞,园林秋尽露人家。
破篱犬吠柴门掩,寒犊自归山日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乡村图景,读来像在看一部安静的田园纪录片。

第一句"梨杖晚经桑柘坞":老人拄着梨木拐杖,傍晚路过种满桑树柘树的小山坳。"梨杖"这个细节特别生活化,让人仿佛看见一位老农劳作一天后慢悠悠回家的身影。

第二句"园林秋尽露人家":秋意已深的果园里,突然露出几户人家。这里的"露"字用得巧妙,好像房屋是从秋色中突然显现出来的,给人意外发现的感觉。

第三句"破篱犬吠柴门掩":篱笆破了,狗在叫,柴门虚掩着。三个细节连用,既写出乡村的简陋,又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狗叫说明有人居住,柴门虚掩暗示主人在家,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最后一句"寒犊自归山日斜":小牛自己认路回家,山边的太阳快要落山。"自归"二字最有趣,牛不用人赶,到点就知道回家,可见这是它每天的固定路线,侧面反映了农家生活的规律性。

整首诗没有直接写人,但通过拐杖、狗叫、虚掩的门、认路的牛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人间烟火气。诗人用最普通的乡村景物,组合出一幅充满温度的秋日晚归图,让人读后心里暖暖的,仿佛闻到了柴火饭的香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