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次琼管江山风物与海北不殊民居皆在槟榔木间黎人出市交易蛮衣椎髻语音兜离不可晓也因询万安相去犹五百里僻陋尤甚黄茅中草屋二百馀家资生之具一切无有道由生黎峒山①往往剽劫行者必自文昌县泛海得便风三日可达艰难
四郡环黎母,穷愁最万安。
峒氓能悯寇,泷吏岂欺韩。
草屋丛篁里,孤城瘴海端。
民居才百数,道里尚艰难。
径陆忧生蜑,乘桴畏怒澜。
飓风能破胆,疠气必摧肝。
去死垂垂近,资生物物殚。
舶来方得米,牢罄或无餐。
树(何校作薯)芋充嘉馔,螷蠃荐浅盘。
蒌藤茶更苦,淡水酒仍酸。
黎户花缦服,儒生椰子冠。
槟榔资一醉,吉贝不知寒。
何必从詹尹,无因咏考槃。
失图嗟罪大,得此荷恩宽。
顾影同三友,谈空不二观。
中州杳何在,犹共月团栾。
峒氓能悯寇,泷吏岂欺韩。
草屋丛篁里,孤城瘴海端。
民居才百数,道里尚艰难。
径陆忧生蜑,乘桴畏怒澜。
飓风能破胆,疠气必摧肝。
去死垂垂近,资生物物殚。
舶来方得米,牢罄或无餐。
树(何校作薯)芋充嘉馔,螷蠃荐浅盘。
蒌藤茶更苦,淡水酒仍酸。
黎户花缦服,儒生椰子冠。
槟榔资一醉,吉贝不知寒。
何必从詹尹,无因咏考槃。
失图嗟罪大,得此荷恩宽。
顾影同三友,谈空不二观。
中州杳何在,犹共月团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海南岛偏远地区万安(今海南万宁)的艰苦生活,充满了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真实记录和作者复杂的情感。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生存环境的艰难(前16句):
- 用"草屋丛篁里"等句子展现当地居民住在竹林茅屋中的简陋生活
- 描写交通不便(要走危险山路或乘船渡海)、物资匮乏(连米都要靠外运)
- 提到台风让人胆战心惊,瘴气危害健康,生活资源极度短缺
2. 当地特色生活(中间8句):
- 记录当地人以红薯、螺蛳为食,喝苦涩的藤茶和酸味的淡水酒
- 描绘黎族人穿花衣、读书人戴椰子帽的独特装扮
- 提到嚼槟榔御寒、用木棉(吉贝)保暖的民间智慧
3. 作者的感慨(最后8句):
- 表达虽然环境艰苦,但能在此生活已是皇恩浩荡
- 用"三友"(可能指松竹梅)和佛教术语表达精神寄托
- 结尾望着月亮思念中原故乡,透露出背井离乡的惆怅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像纪录片一样真实记录了古代海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
2. 通过饮食、服饰等细节展现独特的地方文化
3. 在描写艰苦时不失幽默(如"淡水酒仍酸")
4. 最后思乡之情的流露让全诗更有温度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既写出了"活着都很不容易"的现实困境,又捕捉到了当地人在困境中顽强生活的智慧,最后回归到每个游子都有的乡愁,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同身受。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