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将适杭州,别五年矣,维舟苏堤,玩月吟赏,仿佛梦境,真有隔世之感
供眼云山,落花门巷,清波一勺盈盈样。
年来怕近桂枝香,几番错认平湖浪。
第四桥边,第三亭上,曾携小小闲吟望,这回双桨驻多时,雨中听尽秋荷响。
年来怕近桂枝香,几番错认平湖浪。
第四桥边,第三亭上,曾携小小闲吟望,这回双桨驻多时,雨中听尽秋荷响。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时隔五年重游杭州西湖的感慨,像一场亦真亦幻的月光梦境。
上片用三个镜头勾勒西湖印象:云雾缭绕的群山像画卷般在眼前展开,巷口飘着零落的花瓣,清浅的湖水像一捧盈盈流动的月光。但"怕近桂枝香"这句透露出近乡情怯——太久没回来,连湖边熟悉的桂花香都不敢确认,甚至会把平静的湖面错认成起伏的波浪。
下片聚焦苏堤上的两个地标:第四桥和第三亭。这里藏着五年前的浪漫记忆,当年曾带着心爱的姑娘("小小"可能是恋人昵称)在此赏景吟诗。如今独自停船久驻,听着雨打残荷的声响,往日的欢声笑语与此刻的寂寥雨声重叠,恍如隔世。
全词妙在虚实交织:云山是实景也是记忆画卷,桂花香是嗅觉也是时光印记,雨荷声是当下也是往事的回响。就像我们重游故地时,总会在某个转角突然被回忆击中,分不清眼前是现实还是往事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