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登高望远的闲适画面,语言清新自然,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前两句写登高时的场景:曲折的栏杆,小巧的台阶,登上去就能看到近在咫尺的美景。这里用"咫尺"形容登高后视野的开阔,仿佛一下子就能看到很远的地方。
中间四句是登高后看到的景色:目光随着流水望向远方,高处与悠闲的白云相伴。亭边的柏树下是僧人归寺的小路,江边的枫树旁是渡口停泊的船只。诗人通过"流水远"、"白云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而"僧归路"、"客渡湾"则给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受:仿佛生出了翅膀,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梦中回到了这里。这种亦真亦幻的感觉,既表现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陶醉,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向往。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山水、白云、僧人、渡船等元素,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之趣。诗人通过登高这一简单动作,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悠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远离尘嚣的轻松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