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平淡却满足的日常生活,充满了烟火气和知足常乐的智慧。
清晨醒来,诗人在自家清瀼堂中感到由衷欢喜——这种快乐很简单,就因为外人渐渐不知道他的行踪,说明他过上了远离喧嚣的生活。他把角门关上,拒绝不必要的社交;用纸糊好阁楼,专心教导孩子读书。二十文钱就够一天花销,两三石米能解决全家早饭。夜里枕着对家乡的思念入睡,除此之外再无烦心事。
全诗妙在用最朴实的柴米油盐,道出了人生真谛:关上攀比的门,打开知足的窗。二十文钱和纸糊的阁楼,比豪宅更让人心安;教孩子识字的声音,比应酬的寒暄更悦耳。这种"钱够用就好,饭能吃就行"的豁达,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尤其珍贵。诗人把"无闲客"当作喜事,把"教小儿"当作正事,这种生活态度就像一碗白粥,看似平淡,却最养人。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