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傍晚的寂寥场景,通过几个生活化的画面传递出淡淡的忧伤。
第一句"炉烟爇尽冷衣篝"写的是香炉里的熏香已经燃尽,烘衣服的竹笼也变凉了,暗示时间已到傍晚,也透露出主人公百无聊赖的状态。第二句"长乐钟声半入楼"用钟声隐约传来,既点明地点在皇宫附近,又营造出一种遥远而模糊的听觉感受。
后两句转向春天特有的意象:燕子还没归来,春天的美梦已经中断,只有刺桐树的花影随着新月映在窗帘上。这里"燕子不归"可能是写实,也可能是比喻期待的人没有回来。"春梦断"三个字直接点出了美好愿望的落空。
全诗妙在把失望情绪融入日常景物:燃尽的香炉、渐凉的衣笼、隐约的钟声、缺席的燕子、孤单的花影,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寂寞的春日图景。最精彩的是结尾的"刺桐花月上帘钩",用花影与新月这两个美好的意象,反而衬托出主人公的孤独,达到了"以乐景写哀"的艺术效果。
柴随亨
柴随亨(一二二○~?),字刚中,号瞻岵居士,江山(今属浙江)人。宋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三十七(《宝祐四年登科录》)。曾知建昌军。宋亡,与兄望、弟元亨、元彪俱隐于榉林九磜之间,世称‘柴氏四隐’。著作已佚。明万历中裔孙复贞等搜辑遗稿,编为《柴氏四隐集》。事见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一。柴随亨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为本,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