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西涧过龙岩途中瞻眺
适意穷山水,览物眷时候。兰薄迷烟孕,桐林仰云逗。
却立驻幽躅,前临纵遐觏。谷鸣始嘤嘤,川响复浏浏。
冲飙激高竹,晴曦艳寒溜。崖复翠羽戢,石触金鳞皱。
妙合理无遗,心怡兴难究。逼仄缘石磴,岧峣陟云构。
岂唯庐霍期,揽此嵓崿秀。素履非行险,逸想仍冒诟。
遥遥此中情,庶以谢纷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涧、龙岩一带游山玩水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内心的愉悦。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出发与沿途风景(前六句) 诗人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出发,沿途欣赏山水美景。他看到兰花丛被薄雾笼罩,桐树林高耸入云。走走停停,时而驻足细看,时而远眺前方。这里用"迷烟孕""仰云逗"等拟人化描写,让植物和云雾显得生动可爱。
2. 自然之声与景(中间八句) 山谷中传来鸟鸣声,溪流发出清脆的流水声。疾风吹过高高的竹林,阳光照耀下寒溪闪闪发光。崖壁上的翠鸟收起羽毛,溪水冲击岩石形成金色波纹。这些描写调动了听觉(鸟鸣、水声)和视觉(阳光、波纹),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登山感悟(最后六句) 诗人沿着陡峭的石阶攀登高处,不仅看到了庐山、霍山级别的美景,更在这些山岩中找到了心灵寄托。他说自己并非冒险,而是怀着超脱世俗的想法,想要通过这次远行摆脱尘世的烦扰。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嘤嘤""浏浏"等叠词模拟声音,让景物更鲜活 - "金鳞皱"等比喻形象生动,把水波比作鱼鳞 - 通过攀登过程,展现从具体景色到人生感悟的升华 - 最后点明主旨:借山水之美来净化心灵,摆脱世俗纷扰
全诗就像一部迷你纪录片,先带我们看风景,再让我们听声音,最后分享登山感悟,传递了"走进自然可以净化心灵"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