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没有计时工具的乡村夜晚,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人们对天亮的朴素期待。
第一句"村里无铜漏"直接点明乡村的简陋——连计时的铜漏都没有。第二句"金鸡管杀更"用拟人手法说公鸡负责报时,就像打更人一样。这里的"杀更"是拟声词,模仿公鸡打鸣声。
后两句特别有趣:公鸡已经叫了上百声(夸张说法),天却还没亮,人们还在等待公鸡的第三遍啼叫(古人认为公鸡叫三遍后天就亮了)。这种等待中透着无奈,又带着希望,把乡村夜晚的漫长和人们对黎明的期盼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妙在用最普通的乡村场景——鸡鸣报时,写出了人类共通的等待体验。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幅简笔画,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诗意。特别是"却等第三声"这个结尾,既突然又自然,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