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清昼
金炉香烬日初永,鼓吹声闻厌蛙黾。槐阴满地翠且重,水畔坐移帘底影。
飘飘天末轻风来,凉生小殿胜蓬莱。苑墙花雾尚红湿,来青楼下净飞埃。
谈边霏雪能销暑,宾从凭谁供笑语。綀衣隔竹敲南薰,一曲潇湘带烟雨。
支颐尤爱诵南华,逍遥物外奚纷哗。小奴引绠汲深井,为我细煮黄金芽。
朱阑绣户遮筠箔,翠袖红裙恣欢谑。扰扰浮生醉梦中,白昼如年惜抛却。
现代解析
这首《绿阴清昼》描绘了一个夏日清凉惬意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了古代贵族或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全诗像一幅水墨画,用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夏日避暑的悠然情趣。
开篇用香炉燃尽、日头渐高的细节,暗示时间流逝,同时用"厌蛙黾"表达对夏日虫鸣的烦躁,为后文的清凉场景做铺垫。接着用"槐阴满地"和"水畔坐移"两个画面,生动展现了树荫的浓密清凉和人在水边纳凉的动态。
中间部分通过"轻风来""凉生小殿"等描写,突出环境的舒适宜人。"苑墙花雾""来青楼下"等意象,勾勒出贵族庭院的精致景致。诗人用"蓬莱"作比,将这片小天地比作仙境,凸显其避暑胜地的美妙。
后段转入人物活动:主客谈笑风生,仆人煮茶侍奉,女子们嬉戏玩闹。诗人特别提到诵读《南华经》(即《庄子》),暗示在这种闲适环境中追求精神超脱的心境。最后"扰扰浮生"的感慨,与前面恬淡的画面形成对比,透露出对虚度光阴的惋惜。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
1. 感官描写细腻:从视觉(槐阴、花雾)、听觉(蛙鸣、谈笑)、触觉(凉风)等多角度营造身临其境的夏日氛围
2. 动静结合:既有静坐读书的安宁,又有煮茶嬉戏的生动
3. 生活情趣浓厚:通过煮茶、诵经、谈笑等细节,展现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4. 意境转换自然:从外在景物到内心感悟,最后升华出珍惜时光的思考
这种描写闲适生活却暗含人生感悟的写法,正是古代文人诗的典型特点,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